[導讀:]4月底,活躍在朋友圈的微商們,突然開始改賣頭盔了。和“口罩熱”不同,能分到頭盔及頭盔材料這杯羹的,只有極少數人。頭盔的生產周期長
4月底,活躍在朋友圈的微商們,突然開始改賣頭盔了。
一切起源于公安部的一紙公告,稱6月1日起,將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開展“一盔一帶” 安全守護行動,帶是指安全帶,盔則是這次熱潮的主角:頭盔。
在公安部給出指導意見后,江蘇、浙江隨即出臺管理細則,凡不按規定戴頭盔的,罰款,最低20,最高50。差不多一個頭盔的錢。政策箭在弦上,買頭盔,一夜之間成為剛需。
根據京東大數據研究院計算,5月以來,摩托車及電動車頭盔成交額同比增幅接近400%。銷量劇增,價格自然也得抬一抬。以野馬一款電動摩托車頭盔為例,原價51元,一周翻5倍,漲到258。就連普通工地安全帽都被帶動,從8元漲到13元。
嗅到一夜暴富的味道,亂象接踵而至。和“口罩熱”不同,能分到頭盔及頭盔材料這杯羹的,只有極少數人。正常情況下,頭盔的生產周期長,產量也不算大。這嚴重限制了產品的流轉速度。一盔一帶”新政帶來的頭盔需求短期集中爆發之下,國內新增需求,缺口接近2億。
受熱潮影響,頭盔相關行業跟著起飛。聯系最直接的頭盔材料ABS工程塑料,價格普遍上漲1000-1500元/噸,個別牌號漲幅接近2000元/噸,EPS的漲幅則在100-200元/噸。其他復合材料、玻璃鋼等廠家,也迎來一場短暫的春天。
根據天眼查數據,國內目前經營范圍為“ABS工程塑料、復合材料、玻璃鋼、碳纖維、頭盔材料”的企業有16萬家,其中近七成頭盔產業相關企業注冊成立于5年之內。
2012年開始,我國頭盔產業相關企業數量開始快速增長,至2017年增速登頂,從上升至,之后增速有所放緩,但依舊維持在19%以上。而本次新政冒出風頭后,僅僅從4月21日到5月18日,就有3,503家頭盔產業相關企業進行了工商局登記。大量熱錢涌入頭盔行業,一紙公告,撬動無數相關企業雞犬升天。
頭盔不是口罩這類易消耗品,使用頻次限制下,注定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“風口”,等熱潮退去,過剩的頭盔材料產能只會成為反噬行業的陷阱。
第一波進場的人或許能盆滿缽滿,但隨著政策調整、產能提升,價格回落之后,接盤者們很可能血本無歸。